主页 > 财经 > 内容

特稿:绵竹(晋熙)市历史沿革(组图)

2022-04-01 20:01来源:未知关注:作者:京都游侠

绵竹市(别名晋熙),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地处北纬31°09′-31°42′,东经103°54′-104°20′之间。面积1245.3平方公里,自西北向东南伸展,东西宽约42公里,南北长约61公里。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,东北与绵阳市安州区接壤,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,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。在历史上,绵竹这一建制始于西汉时期,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    一、绵竹地势西北高,属龙门山地区,东南低,成都平原的一部分。高差悬殊;西北部为山地,东南部为平原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,有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的特点,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;河流纵横,切割强烈。西北部山地区,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。支流众多,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-1000米,河床狭窄,河谷陡峻;山地、平原界限分明,地貌类型多样。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,气候温和,降水充沛,四季分明,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,夏无酷暑冬无严寒,无霜期长,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,气温回升不稳定,常有春、夏旱发生, 盛夏多暴雨,有洪涝天气发生,秋季气温下降快,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。就县级绵竹市的历史来说,古为蜀山氏地,有“古蜀翘楚,益州重镇”之誉。西周为蚕丛国附庸。春秋时期,该地区属于古蜀国的疆域。到了战国中期,秦国消灭了古蜀国,今四川省绵竹市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。

    二、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。在郡县制下,今德阳市绵竹市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。西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设置绵竹县,治地在黄许镇(即绵竹古城遗址,今属旌阳区),属广汉郡。因其地滨绵水两岸,多竹,乃命名绵竹,辖今绵竹和德阳(今旌阳区)两县的地方。东汉中平五年(188年)刘焉领益州,将州治迁于绵竹。兴平元年(194年),因绵竹城火灾,所以益州牧刘焉将州治迁到成都。

    三、三国这一历史阶段,魏蜀吴三国鼎立,今县级绵竹市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。三国蜀汉后主时期(233年~263年),绵竹古县城遭兵焚,分绵竹县置阳泉县(今德阳孝泉镇)、晋熙县(即今绵竹治),属广汉郡。三国两晋时期绵竹先后改名为“阳泉”、“晋熙”、“孝水”。西晋初,废阳泉县入绵竹县。后复置阳泉县。西晋泰始二年(266年),绵竹县改属新都郡。郡废,还属广汉郡,今县级绵竹市一带属之。

    四、东晋废除古绵竹县。隆安二年(398年),置晋熙郡,领苌阳、南武都、晋熙三县。刘宋孝建元年(454年),废晋熙郡,置南新巴郡。梁天监元年(502年),复置晋熙郡,领南武都、苌阳,属潼州。北周静帝二年(580年),徙晋熙郡治阳泉县(今德阳孝泉镇),废晋熙县入阳泉县,该地区属之。

    最后,隋开皇元年(581年),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,废晋熙郡,阳泉县属蜀郡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,改阳泉为孝水。 隋大业二年(606年),复名绵竹县,并徙治于今剑南镇,属蜀郡。此后,县名再无更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,析雒县、绵竹县部分地区置德阳县。

    唐代至清初,绵竹皆为汉州下辖县。清世宗雍正五年(1727年),升绵州为直隶州。绵竹县属之。到了1913年,绵竹县属四川省川西道(1914年改为西川道)。1983年8月,国设立地级德阳市,绵竹县由绵阳地区改属德阳市。1996年10月,撤销绵竹县,设立绵竹市。

版权声明: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
热门排行
推荐文章